close

IMAG0494.jpg

姆趾外翻是在足部很常見的問題之一,發生在第一蹠趾關節,最典型的特徵是腳的大姆趾向外側、小趾的方向偏移,依嚴重程度,外偏的角度可能很大或只有輕微,嚴重的個案,會在大姆趾內側有明顯突起的滑囊炎、第一蹠骨半脫位、關節炎,甚至其他腳趾頭也被影響;

發生的年齡也不太一定,如果有姆趾外翻的家族史,可能在青少年時期就出現,不過最常發生的族群是在30歲以上的女性,有研究指出大於65歲的女性有35%都有姆趾外翻(Glasoe, 2016);另外,穿著高跟鞋或楦頭窄的鞋子更是會增加姆趾外翻的發生率。(Molloy, 2014)

若放任症狀不管,可能持續惡化至非常嚴重,影響日常走路及生活品質,並且有研究指出姆趾外翻會增加老年人跌倒的機率。

關節介紹0-2.jpg

(圖解)姆趾外翻發生在第一蹠趾關節,大姆趾向外側偏移

 

姆趾外翻程度表格.PNG

(圖解)上圖為不同嚴重程度的姆趾外翻,臨床上需要照站姿下的X光,來測量角度

 

 

病因

造成拇趾外翻可能的原因有非常多,兩個最常可能發生的原因是不合適的鞋子以及遺傳使個案傾向於容易有姆趾外翻

天生的姆趾外翻很少,不過可能因為遺傳使得個案內在構造或功能在數十年後比一般人容易發展出姆指外翻

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Menz, 2008)

1.  鞋子:窄楦頭鞋及高跟鞋高跟鞋.png(H. B. Menz et al., 2016)  (Cong, Cheung, Leung, & Zhang, 2011)

窄楦頭的鞋子導致足部需要適應鞋頭空間,所以大拇指向外偏移,軟組織攣縮、骨骼排列被擠到新的位置;

研究發現,穿著高跟鞋時,在大姆趾會有較大的往後外的剪力,導致在長期承重步行時,大姆趾漸漸向外側偏移,這可能是造成姆趾外翻的原因。

姆趾外翻 高跟鞋.jpg

(圖解)因為鞋子的楦頭較窄,導致腳趾被擠壓成外翻狀,再加上走路時會產生將姆趾往外拉的力量,可能使姆趾外翻更嚴重。

2.  第一蹠骨內翻 (Metatarsus primus varus)

是第一蹠骨內偏是天生的結剖構造變異,會導致第一蹠骨相對第二趾骨的角度特別大,一般來說若兩蹠骨間夾角大於14度即為此情況,

由於第一蹠骨楔狀骨關節向內傾斜,可能因鞋頭的形狀壓迫使大姆趾外翻,且又因為弓弦作用導致屈姆長肌把第一近端趾骨拉向外翻的位置。(Salter, 1999)

Metatarsus primus varus -5.jpg

(圖解)圖1是天生的第一蹠骨內翻,可以看到第一和第二蹠骨角度特別大;圖2是一個13歲的青少年,有天生第一蹠骨內翻,因為後天穿著鞋子的壓迫,漸漸發展出姆趾外翻。(Salter, 1999)

bowstringing -1.jpg

(圖解)當姆趾被擠到偏外的位置,腳趾頭就會向弓的形狀,再加上屈肌和伸肌的作用下,會把大姆趾拉到更向外偏的位置。

 

3.  第一蹠骨較長 (Long first metatarsal)

第一蹠骨比較長(較正常長度長)時,在第一趾幅受到的鞋子的壓力就會比較大,穿在鞋子裡也比較容易會向外偏,使大姆趾傾向於向外側傾斜。(Munuera, Polo, & Rebollo, 2008)

較長的大姆趾  (Munuera, Polo, %26; Rebollo, 2008).PNG

(圖解)比正常長度長的大姆趾,穿鞋時會受到較大的向外壓力,而發展成姆趾外翻

 

較長的大姆趾2  (Munuera, Polo, %26; Rebollo, 2008).PNG

(圖解)因為大姆趾比較長,導致在行走推進時,會產生向外的分力,造成姆趾外翻。

 

4.  肌肉失能 (Muscle dysfunction)

姆趾外展肌與內收肌的不平衡會造成向外的力量過度活化,將近端趾骨往外拉,因此開始發展出姆指外翻。 由肌電圖研究顯示,姆趾外翻個案的外展姆趾肌(abductor hallucis muscle)活動降低。不過,肌肉失能究竟是發生在姆指外翻之前或之後目前依然未知。(Menz, 2008) (Cong, Cheung, Leung, & Zhang, 2011)

 

abd hallucis motion-1.jpg

(圖解)外展姆趾肌(abductor hallucis muscle)動作是把大姆趾展開,離開第二趾,如果肌力變弱,會使大姆趾容易被內收肌往第二趾方向拉,造成姆趾外翻。

 

5.  足部旋前 (Foot pronation )

距下關節旋前 (Subtalar joint pronation) → 導致前足活動度變大 (forefoot hypermobile)→ 地面反作用力使第一蹠骨背屈及內翻 (first metatarsal dorsiflexion and invert)→ 造成大姆趾的向外側偏移→ 第一蹠趾關節的內側韌帶受損 → 可能使姆趾外翻角度更大 。(Menz, 2008)

而且,許多研究指出,過多的旋前足(pronated foot)會使姆趾外翻的角度變大,所以治療時,矯正足部旋前也是非常重要的。(Cong, Cheung, Leung, & Zhang, 2011)

pronated foot2.jpg

(圖解)因為距下關節旋前、跟骨外翻,使跟骨與距骨之間位置在較鬆散的位置(中間出現空隙),進而導致前足的穩定度也變差。

箭頭.png

1 ray 2.jpg

(圖解)在走路時,因為地面反作用力會使第一趾幅背屈,也就是足弓往下塌,而且第一趾幅背屈(dorsiflexion)會合併內收(inversion),所以就會使第一趾骨更向內側偏(遠離第二趾方向)。

箭頭.png

 

1 MTP ligament.jpg

(圖解)因為第一蹠骨往內偏,大姆指在步行時會產生向內的力量,造成內側韌帶被拉扯,最後可能變鬆,使姆指外翻角度更大。

 

 

症狀 (Vanore et al., 2003)

●   大腳趾內側的軟組織和骨突出紅腫疼痛

●   鎚狀趾:當變形日漸嚴重,一直向外偏的大姆趾可能會阻礙其他趾頭,造成鎚狀趾(hammar toe)或爪狀趾 (claw toe),這個現象會改變承重的模式、足底角質增厚。

●   長繭:大多是在二到四趾下有較分散型的繭,而在第二趾會有圓核狀的繭。主要是因為不正常的承重導致。

●   蹠痛:因為重量分布會漸漸轉移到大姆趾外側,可能會產生蹠痛在其他腳趾。

●   扁平足:因為姆趾外翻使得足底肌肉的收縮方向改變、韌帶變鬆,漸漸的也可能時扁平足越來越嚴重。

●   關節活動度受限:在較嚴重的個案,可能出現第一蹠掌關節的屈曲(flexion)、伸直(extension)角度受到限制;影響到走路或日常生活。

Hallux-valgus-Bunions-1.jpg

(圖解)姆趾外翻可能在內側出現滑囊炎,有紅腫疼痛,可能因為鞋子摩擦更加嚴重,更換較寬楦頭的鞋子,較可減輕疼痛。

 

Hallux-valgus-hammer toe-1.jpg

(圖解)可能因為大姆趾變形,而影響到其他腳趾頭;圖中第二趾因為大姆趾擠壓而出現槌狀趾,連帶第二趾也出現疼痛。

 

HV callus.png

(圖解)因為力學分布不正常,會使得足底某些位置受到較多摩擦,導致長繭,可看到第二趾有特別集中的厚繭。

 

HV MTSA 2.jpg

(圖解)姆趾外翻也可能因為不正常的力量分布,導致個案產生蹠痛,疼痛的位置大約在上圖的紅色區域。

 

HV+PF.jpg

(圖解)姆趾外翻大多都會合併扁平足。

 

結語 

姆趾外翻是很常見的足部問題,其中的機制比較複雜,可能是天生的結構導致,而且大多是漸漸發展成姆趾外翻,當然在越初期就開始治療介入,可以避免症狀進展得太快,若真的變形嚴重,也可以尋求足踝科醫師,做手術的介入,當然依造照開刀方式與專業度,在預後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保守治療部分有鞋墊介入、貼紮、護具穿戴及足底肌肉運動訓練等等,會在下一篇文章為大家做更完整的介紹。

作者  張凱昇 物理治療師 X 足部醫學

延伸閱讀: 姆趾外翻 (下) -運動篇

 

 

參考資料

Cong, Y., Cheung, J. T., Leung, A. K., & Zhang, M. (2011). Effect of heel height on in-shoe localized triaxial stresses. J Biomech, 44(12), 2267-2272. doi:10.1016/j.jbiomech.2011.05.036

Glasoe, W. M. (2016). Treatment of Progressive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A Biomechanically Based Muscle-Strengthening Approach.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46(7), 596-605. doi:10.2519/jospt.2016.6704

Menz, H. B. (2008). Foot Problems in Older Peopl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Philadelphia, PA: Churchill Livingston.

Menz, H. B., Roddy, E., Marshall, M., Thomas, M. J., Rathod, T., Peat, G. M., & Croft, P. R. (2016). Epidemiology of Shoe Wearing Patterns Over Time in Older Women: Associations With Foot Pain and Hallux Valgus.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71(12), 1682-1687. doi:10.1093/gerona/glw004

Molloy, A. (2014). Management of primary and revision hallux valgus. Foot Ankle Clin, 19(2), ix. doi:10.1016/j.fcl.2014.03.002

Munuera, P. V., Polo, J., & Rebollo, J. (2008). Length of the first metatarsal and hallux in hallux valgus in the initial stage. Int Orthop, 32(4), 489-495. doi:10.1007/s00264-007-0350-9

Salter, R. B. (1999). Textbook of Disorders and Injurie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An Introduction to Orthopaedics, Fractures, and Joint Injuries, Rheumatology, Metabolic Bone Disease, and Rehabilitation. Baltimore, Marylan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Vanore, J. V., Christensen, J. C., Kravitz, S. R., Schuberth, J. M., Thomas, J. L., Weil, L. S., . . . Couture, S. D. (200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disorders. Section 1: Hallux valgus. J Foot Ankle Surg, 42(3), 112-123. doi:10.1053/jfas.2003.50036

Yamaguchi, S., Sasho, T., Endo, J., Yamamoto, Y., Akagi, R., Sato, Y., & Takahashi, K. (2015). Shape of the lateral edge of the first metatarsal head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rotation and inclination of the first metatarsal: a study using 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s. J Orthop Sci, 20(5), 868-874. doi:10.1007/s00776-015-0749-x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凱昇物理治療師 的頭像
    張凱昇物理治療師

    張凱昇 物理治療師

    張凱昇物理治療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