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看討人厭廣告,文章整理在 護足聯盟
一般人可能比較少聽到足部的關節炎,這是一種退化性的關節炎,在走路時,會在腳背的地方感覺得疼痛,嚴重的話,甚至在晚上會感覺到足部有抽痛感,先了解是什麼原因造成關節炎的發生,進而才能知道用什麼方式去治療。
不想看討人厭廣告,文章整理在 護足聯盟
大部分發生足部關節炎的位置是中足--跗蹠關節(Tarsometatarsal joint, TMT joint),造成關節炎發生的原因有幾種,最常見的是因為足部創傷後造成的關節退化,另外還有本身結構問題的原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或糖尿病發生的足部神經病變造成的關節炎。
跗蹠關節(TMT joint)會形成關節炎,是因為在關節受傷後,周圍的韌帶結構變薄變弱,無法像以前一樣幫中足關節做出很好的穩定,軟骨也受損,導致在步行、活動時,關節、軟骨壓迫損傷退化。
(圖解)在跗蹠關節的背側、骨間、蹠側各有數條韌帶,穩定關節
(圖解)若韌帶受損,導致關節穩定度下降,在走路時,重心放在受傷腳的時候,關節可能無法穩穩的維持住足弓形狀,而造成關節面的磨損
而這邊指的關節受傷,可能是直接或間接的力量,例如:跌倒、交通事故的碰撞、壓迫性傷害或是很嚴重的扭傷,可能使關節脫位、不穩,韌帶撕裂或斷裂。
(圖解)最常見演變成關節炎的受傷為像是上圖的受傷機制(Lisfranc injury),容易使跗蹠關節周圍韌帶受傷或脫位
症狀
● 承重時,在腳背會有疼痛感
● 在起床走第一步時,可能會有非常尖銳的疼痛
● 晚上時可能有抽痛的感覺
● 腳底內側可能因為足部變形的關係而長繭
● 可能因為足弓塌陷,導致第一趾壓力變大,而有姆趾外翻
● 腳背在跗蹠關節處可能有小突起,因為關節炎而產生的骨刺增生
● 小腿可能會非常緊繃,甚至會抽筋
(圖解)下床第一步可能會感到特別疼痛;或是在晚上、活動結束後,腳背可能會有抽痛感
(圖解)可能因為足部結構變形,導致走路時壓力分布在某幾點,而在足底生成繭
(圖解)可能因為壓力集中在大腳趾,造成姆趾外翻
(圖解) 腳背可能有骨刺增生,在外表有小突起
(圖解)小腿可能會感覺緊繃,甚至抽筋
治療方式
保守治療
● 服用藥物:可服用消炎藥減低發炎
● 足部矯具(orthoses):穿戴適合的足部矯具,需要有足夠的支撐力,將關節維持在壓力較小的位置,在步行時不會因為韌帶受損而造成足弓塌陷過多
(圖解)取模型訂製鞋墊
● 改造鞋:換雙鞋子底部是弧形的而且堅硬;弧形的底部可以幫助力量從後足傳到前足,繞過跗蹠關節,避開疼痛發炎的關節位置
● 注射治療:包括類固醇及玻尿酸,不過較少研究顯示注射治療對跗蹠關節炎有顯著幫助
結語
其實足部的受傷很容易被忽略,當下受傷可能只有韌帶受損、疼痛不明顯,所以不以為意,但長期下來,受損的韌帶、退化的軟骨,就可能形成退化性的關節炎;有疼痛出現時,就是種警訊,應盡速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避免退化問題越來越嚴重。
本文作者 張凱昇
為物理治療師並專精於鞋墊研究
參考資料
1. Parekh, S. G. (2012). Foot and Ankle Surgery. New Delhi, India: Jaypee Brothers Publishers.
2. Roukis, T. S., & Landsman, A. S. (2003). Hypermobility of the first ray: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Foot Ankle Surg, 42(6), 377-390. doi: 10.1053/j.jfas.2003.09.010
3. Verhoeven, N., & Vandeputte, G. (2012). Midfoot arthrit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ot Ankle Surg, 18(4), 255-262. doi: 10.1016/j.fas.2012.04.004
4. https://www.aofas.org/PRC/conditions/Documents/Tarsometatarsal-arthritis.pdf